当前位置:情欲小说>高辣小说>盛唐挽歌> 盛唐挽歌 第278章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盛唐挽歌 第278章(2 / 3)

还有更过分的宗室,养着大量的仆人,冬天让他们背对着自己,站成一排成为挡风的“人体屏风”。

经典的生物能散热+自动挡风,还有对话聊天功能。

方重勇听王韫秀说起这件事,都大呼卧槽,只能说这些娇生惯养的权贵们是真的会玩。在享受生活这方面来说,方重勇连个弟弟都不算!

炭火取暖,会很热,也不舒服,只有人体取暖才是最合适的!仅仅从取暖这方面来说,方重勇跟那些人比就差了十几个档次!

“圣人赏赐的木炭,不能卖,不能送人,只能自己用。咱们家里人不多,这些木炭我看足够用十年了。”

王韫秀失望摇头叹息说道。

圣人如此赏赐,当然是说明方重勇圣眷正隆。可皇帝如此不惜民力,赏赐无度,对于国家来说是好事么?

答案是显而易见的。

“今天你们先睡,我在书房里办点事。”

方重勇摆了摆手,径直朝着书房而去。

王韫秀看着他的背影,微微皱眉,最后轻叹一声什么话也没说。男人忙起来,那真是脚尖不着地,每天都要到三更半夜才睡。

不是都说监察御史很清闲,在长安的时候就像是放假一样么?

他到底是在忙什么?

……

“石炭,难顶诶!”

书房里,方重勇拿着烛台,在墙上挂着的几张地图上标注着位置。

长安以北的雍州同官县(陕西铜川市西北),有件“奇怪事”。

那边的山民,冬天取暖并不砍柴取暖,而是把砍了的上好木料就地在山中烧成木炭(并不是随便什么烂木头都可以烧炭的),然后将木炭运送到长安来卖,换取生活所需的物品。

比如说铁制农具如镰刀一类的东西。

那么这些山民自己怎么过冬呢?

答案是,他们去山里捡石炭,然后烧地暖过冬,日子比长安城内的百姓还滋润。

陕北的地形,以台地和山地为主,讲究的就是一个“望山跑死马”。屋舍在山间台地上一层一层的延绵,夹杂着梯田。

有些人家,便直接在台地的侧面开洞,居住在里面,也就是方重勇前世经常听到的“窑洞”。

雍州同官县是有石炭的,山民们自己都在用,而且有着成熟的使用方法。问题不在于能不能找到,而是这玩意要怎么运到长安来,还要长安的普通百姓都能买得起!

同官县的山民不肯架着牛车运煤到长安,那是因为煤炭的比重,比木炭高很多。一车煤炭卖不出一车木炭的价格不说,还要把牛累个半死。

与此同时,长安权贵们也看不起石炭,认为这玩意味道很大不说,还很沉不好搬运,使用起来的效果,跟木炭比并无优势。

就算价格能便宜不少,那又如何?权贵们缺的是钱么?

他们缺的是生活质量啊!

这些人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,是没有止境的。钱财,不过是追求生活质量过程中,所需要的工具罢了。

而以长安普通百姓的购买力,他们也烧不起价格不上不下的石炭,还缺乏成熟的使用方法。烧炭方法不当会死人,烧煤不当同样会死人,二者没有本质区别,并且各有各的使用方法。

石炭如果没有大规模开采,成体系的运输,那么它的价格也不会很便宜。

同官县的山民们捡石炭用,只是因为方便,作为木炭的替代品,它燃烧的时间比木柴要长得多,而且比烧柴的味道小很多。

木炭他们舍不得用,因为那是可以运到长安换钱的。

而随着长安木炭价格的水涨船高,距离长安三百里的同官县,都开始烧制木炭运送到长安贩卖了,形成了一条新的产业链。

离长安最近的点木炭供应点,是长安西南面的终南山。

只不过这个地方很大一片地区是皇家禁苑,李唐宗室的人经常来这里打猎,所以那一片的树木是不允许砍伐的。

因此终南山能为长安提供的木炭数量,也是有限的。仅仅这一处,并不能完全供给长安所需的木炭。

“雍州同官县的煤炭,还是不能运到长安来,运费太贵不说,还要去寻找零星的开采点。”

方重勇摇了摇头,用炭笔在地图上画了个叉叉。

那么还有没有地方可以为长安提供来源稳定的石炭呢?

答案是有的。

方重勇的目光转向墙上的另外一张地图。这张地图非常新,是昨天郑叔清派人送来的,刚刚临摹完毕。

地图上标记的这个地方,位于长安西北,在泾水边上的邠州更北面的郊外。

泾水在这个年代还不是单纯的“灌溉河”,而是可以走漕运,并且还有渡口,可以走小船,用平底船运煤,问题不大。

更重要的是,水路的终点就是长安郊外渡口,不需要长距离陆运。

然而,这里虽然交通便捷,但是煤炭开采条件并不好,当地也根本没什么村民山民之类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情欲小说